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浩博石业有限公司
公司电话 : 15859519059 0086-595-87673733
公司传真 : 0086-595-87671533
E-mail : inquiry@haobostone.com
MSN : zhang333628@hotmail.com
Skype : tonyzhang628
五华暗藏400年历史地下“石宫殿”
2013-03-18在五华县横陂镇琴江河畔之东的叶湖村,有一片叫石窿山的山丘,在这片庄稼茂盛、树木葱茏的山丘地底下,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从明朝开始开采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地下采石场。3月6日,五华县文化部门正式将五华石雕工艺向广东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岁月尘封的五华叶湖村地下采石场亦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昨日(12日),记者一行在五华县消防大队许建安副大队长的带领下,带着强光消防灯,穿上特制的消防水鞋,深入地下采石场探险,看看这个迄今为止广东省地下被掏空面积最大的地下采石场,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光辉历史: 采石场成就五华石匠骄人业绩 据1949年前的五华县志记载:石窿山石场开采始于明代,石窿内空方圆2公里,可容纳100多人同时作业。石质为麻色花岗岩。产品主要有磨、碓、门窗、柱、砖、板、桌、凳等,还有精雕细刻的龙、狮、人物、花鸟等石雕工艺品。产品除本地销售外,还远销香港、汕头等地。 400多年来,叶湖村地下采石场的开采,成就了五华一代又一代石匠的骄人业绩。历史上,五华石匠便挟技谋生,穿州过府,过香港,走“南洋”,不少城镇、乡村都有他们开设的石铺,许多精美的石雕和雄伟的建筑都凝结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叶湖村地下采石场早在10多年前便已丢荒停止开采。而采用传统工艺手工打石的石匠如今也难再觅踪迹。 现场探险: 地下采石场像一座地下石宫殿 昨日下午3时,记者一行6人在叶湖村76岁老石工李进来的带领下,一路寻寻觅觅来到离村子约2公里的石窿山腹地,在一个离地面约1.5米深的大坑边,有一个约4平方米大的洞口。李进来老人告诉记者,这便是地下采石场的进口。 据李进来老人介绍,地下采石场自从10多年前丢荒后,许多洞口在坍塌后便没有人再进去过。 记者一行6人在许副大队长的带领下,拨开洞口的杂草蜘蛛网,在强光消防灯的照射下,心惊惊一步步走进地下采石场。翻过数十米堵在洞口的泥土,在强光消防灯照射下,突然眼前一亮,呈现出一块2米多高、足有半个篮球场大的石室大厅,四周每隔约10米便屹立着一根4人才能合抱的石柱,沿石室大厅,排列着数条深不见头的通道可供胶轮车通行。地面非常平整,可以看到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小石室。 李进来老人说,地下石场从来不用炸药爆破,这些石室其实都是开采面,长2至4米的石条都是石工们在油灯下,一块块用手工、钢纤从地下石场中整条采下来,再运到地面的。通过数百年开采,如今采空的地下采石场像一座地下石宫殿,里面有上千个这样的石室大厅和数不清的开采面和四通八达的通道,可以一直通到数公里外的琴江河边。 半个小时一下子过去了,当大家准备继续往地下石场深处走时,强光消防灯没电了,大家只好从原路磕磕撞撞摸黑返回洞口。 历史留痕: 五羊石雕出自五华石匠之手 据五华县委原宣传部副部长廖津介绍,用石块架造桥梁是五华石匠的拿手技艺。最能代表五华石工建桥技艺的为位于琴江下游水寨镇的水寨大桥。该桥于1959年11月动工,1961年2月建成,历时仅一年多。全桥四个大拱,长236.2米,宽6.6米。整座大桥没有用一枚钉子和一条钢筋,桥柱、桥面、栏板、台阶、桥头堡,全部用花岗岩砌筑而成。为了减轻桥的自重,连两边竖立的36根石电灯柱也打成空心的。一位精通桥梁建筑、对赵州桥颇有研究的专家说,水寨大桥长为赵州桥的5倍,建筑难度比赵州桥大得多,“五华不愧是石匠之乡,李春辈出”。 近年来,仍活跃在广州、深圳、珠海及海南、江西、福建、湖南、云南等地的五华石工,不下3万人。五华石匠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建筑力作和石雕珍品广布海内外。除桥梁外,较大规模的建筑有广州石室、深圳白芒海关石屋、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等。位于越秀山五羊石雕、白云山能仁寺虎跑泉石卧虎、南越王墓门前石雕群、珠海滨江公园珠海渔女雕像、佛山城雕等较著名的石雕珍品,均为五华石匠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