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惠安浮雕

2013-01-25

 

惠安浮雕

浮雕为图像造型浮突于石料表面(与沉雕正好相反),是半立体型雕刻品。根据图像造型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高浮雕则是多层次造像,内容较为繁复。浮雕的雕刻技艺和表现体裁与圆雕基本相同。古今很多大型纪念性建筑物和高档府第、民宅都附有此类装饰,其主要作品是壁堵、花窗和龙柱(早期)及柱础等。

浮雕工艺历史悠久,境内残存的最早浮雕作品首推唐五代王潮墓室穹顶的莲花浮雕石砖和宋代洛阳桥上的月亮女神以及黄塘岩峰寺前后殿壁上石龛的弥勒佛、观世音立像浮雕。这些作品虽然脱石面较浅,雕工比较粗糙,但修长秀美,线条柔顺,有较高技艺水平。南宋时期,惠安工匠参加建造的泉州东西两塔,其上的佛像、金刚、人物和鸟兽等浮雕,传神逼真,精彩纷呈,刀笔之下充满艺术感染力,生灵活泼超然于石体之外。此后元建平山塔的32尊佛像及5座浮山石塔的佛像、花纹等雕饰,以及明初伊斯兰教墓的云月图、几何图形、古兰经句的雕刻,其造型、雕工亦颇佳。明代,惠安已有石雕作坊,技艺大有提高,镂雕脱石技术由浅入深。嘉靖年间(1522~1567年),重新修建的惠安孔庙大成殿和戟门前各一对线条简洁流畅、造型质朴生动的白石龙柱,数个四周雕有花鸟、神态逼真、清雅秀丽的青石柱础,以及戟门前一对形像古朴、意境高远的麒麟凤凰白石壁堵等浮雕作品,已有由浅浮雕向高浮雕发展的趋势,据测定,柱上的龙身浮出柱面,高达10余厘米,龙首凸出柱面最高处达30多厘米。此外还有矗立于北门头、南门新亭尾等处现已湮没的明代石碑坊,其梁柱、御赐匾牌、堵板、拱头、多层盖檐等繁花似锦的浮雕等,均为明代石雕之珍品。

清代,石雕艺匠喜用青草石,石龙柱又由高浮雕转入透雕,近乎圆雕,品种繁多,工艺精湛,造型追求繁丽。其时,惠安的龙凤柱、花鸟柱及龙、虎、麒麟、花鸟、人物壁堵的雕制,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备受人们赞美。

砂岩浮雕

是一种沉积岩,昌隆浮雕.称砂粒岩,砂岩浮雕由矿质矽土颗粒凝聚结晶所构成。是由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的堆积变得坚固而成。后因地球造山运动,而形成今日的矿山。砂岩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汉白玉浮雕

汉白玉浮雕是浮雕的一种。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